阿魏草在新疆民间的吃法
阿魏随佛教文化传入中国,其梵文“Hing”,中文“兴渠”或“熏渠”,源于梵文的译音,常见于《佛经》,但中国佛教徒认为阿魏的气味有强烈刺激性,生吃会增加人的瞋(chēn)恚( huì)心,熟吃能增加人的淫欲。故被列为禁忌中的五辛之一。阿魏草在以前都是不宜列入食谱的植物,是牛羊等动物的食草,人是不吃的,主要是佛教信徒将其列入“五辛”之物,禁止和尚、居士等食用,民间就随之效仿,大家都认为此为不可食之物,在民间形成了潮流。《首楞严经》里有这么一段经文:“一切众生,食甘故生,食毒故死,是诸众生,求三摩地,当断世间,五种辛菜,是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,食辛之人,纵能宣说十二部经,十方天仙,嫌其臭秽,咸皆远离;诸饿鬼等,因彼食次,舐其唇吻,常与鬼住。福德日消,长无利益。是食辛人,修三摩地,菩萨、天仙、十方善神,不来守护。”佛家认为,食辛人,也就是说常吃“五辛”之人,连菩萨、天仙、十方善神,都不来守护你,那谁还敢经常食用“五辛”呢?
佛家所言之“五辛”,就是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,即大蒜、葱、蒜苗、韭菜、兴渠。而“兴渠”就是我们俗称的阿魏草。佛经中提倡,学佛人要戒食五辛,学佛人有了欲念和瞋恚,便会蒙蔽智慧,增长愚痴,妄动无明,造诸恶业。为弘法善信所忌讳。诸弟子既受戒持法,为用心礼佛,无不崇清净而弃五辛。佛法如此宣扬,和尚们都不吃,老百姓也就跟风不吃,所以历史上阿魏草一直都是自然生长,在各地葳蕤繁盛,生生不息。
阿魏草大规模进入食谱,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。在玛纳斯县,阿魏根用来入药,阿魏草用来食用,由于阿魏草有很大的药用价值,老百姓就把阿魏草做成的各种美食,推崇为餐桌上的一道硬菜,只有尊贵的客人来访时,才会把阿魏作为一道压轴菜,端上来招待最好的朋友。民间食用阿魏的方法比较简单务实,而各个餐厅则开发出了很多阿魏的招牌菜。经典的有阿魏炖猪排、阿魏烧排骨、凉拌阿魏草、阿魏草饺子、阿魏干炖肉、阿魏菇炒肉等各种吃法。阿魏和阿魏菇是新疆一种独特的食材,它集药用、美容、食用于一体,营养成份全面而且各种氨基酸含量高,对人的身体有种独特的食疗疗效,尤其是阿魏菇,被美誉为当今食用菌皇后,民间称为“天山白灵芝”,是古代上等贡品。如今开发的阿魏和阿魏菇系列食品都很多,煲汤、炖肉、炒菜、凉拌等各种吃法都很多,就不一一赘述了。来源:玛纳斯零距离